二0二0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一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我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在即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局、开始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这一年,也是远东理工办学史上的重要一年:迎评促建,总结回顾“十三五”,学校各项事业稳中有进取得新成就;承前启后,确定新的发展目标,“十四五”新征程即将开启。
一、 迎评促建,学校的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学校迎来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这既是对“十三五”以来学校全面工作的一次大检验,也是学校迈向“十四五”新目标的大动员、大促进。日前,教育部对学校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已圆满完成了专家进校考察评估环节。专家考察结束后,对学校的办学方向、管理体制、制度建设、办学条件、教学工作、质量保障、规范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肯定了学校以机器人为特色,产教研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特别肯定了学校在大数据、5G智慧校园建设方面的超前布局、倾力投入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肯定了学校以评促建取得的跨越式发展。教育部专家认为,学校实现了合格评估建设“四个促进、三个基本、两个突出、一个引导”的目的,各项指标总体达到合格评估标准。
本科合格评估建设的“四个促进”:促进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办学条件改善,促进教学管理不断规范,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三个基本”: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两个突出”:突出服务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一个引导”:引导学校构建并逐步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同时,教育部专家对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对学校的中长期发展亦给予了建设性的指导。
二、以“整改”为契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当前,学校要紧紧抓住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进 入院校“整改”期的重要契机,理清思路,补齐短板,明确目标,扎实前行。
“整改”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高标准要求,通过开展“四大”活动,即大学习、大总结、大研讨、大规划,总结成绩、找出问题和不足,拿出整改措施,明确发展方向,以创造性的工作落实“整改”各项任务;
“整改”工作要坚持改革创新驱动,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障碍。严格岗位责任制度,强化正向激励机制,拒绝不作为、不当担、不负责任和不胜任者贻误工作、阻碍发展;
“整改”工作要坚持对整改的重点任务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到人。要坚持以整改的成效、创新工作的业绩论英雄,也要有“整改”工作的负面清单、问责制度。
“整改”工作要坚持将“整改”与“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将要开局后的任务目标结合起来。“整改”过程中的大学习、大总结、大研讨、大规划要紧密结合,其过程,也将是对学校各级干部和教职工队伍的一次大检验、大提高。
学校理事会、校务委员会、校党委将进一步认真学习调研和全面总结、深入研究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将评估“整改”工作与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统一认识,以新目标、新理念、新举措优先做好顶层设计。
三、优化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
理事会作为学校的决策机构,首先厘清思路,确立明确的发展新目标:“十四五”期间,学校的全面工作将转入高质量、特色发展新阶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都要有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在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学校治理水平与效能方面,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为顺利通过教育部审核评估,为“十四五”末学校跨入国家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第一方阵,奠定坚实的质量、特色和管理基础。至2030年,将学校建设成高水平的应用型民办大学。
“十四五”时期,学校将继续坚持“创新拉动,强队伍、优结构、重质量、细管理,特色突破”二十字治校方略;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民生固校;坚持全面统筹、科学谋划,系统推进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理事会在总结回顾“十三五”发展成就的同时,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结合,守正与创新统一,采取六大举措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
(一)在理念、体制、机制、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强化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这一理念的实施。
理事会将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工作指导委员会”,作为理事会常设专家顾问班子,指导系统规划、立项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专业布局、质量保障体系,凝练办学特色,理清办学思路,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以提高就业质量为导向,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
改革学校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变封闭式、小众化、线性管理为开放式、全员化、多向课题制管理。整合学校教育研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研发、机器人科技馆、教师发展中心与科研处等部门,成立学校的“教科研究院”(教育科技开发研究院),结合社会需求与学校发展需要,有计划的立项开展横向、纵向的教育科学研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等,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悉心培育办学特色,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引擎,把机器人、大数据中心建设等智能科技研究开发做强,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完善机制,每年召开产、学、研、用多方参与、有深度的本科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会议,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的能力,围绕学校发展新目标,出台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创新,上水平、上质量、多出成果。
(二)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持续抓好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综合素质,增强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指导和帮助每一位学生做好学业和职业规划,这是责任、亦应成为学校的制度文化。着力解决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的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相脱节、教学与管理相分离的问题,努力使学校的每一位干部和教师,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服务于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技术下的先进教学模式与方法,帮助不同需求的学生提高学业合格率、技能通过率、考研率、综合素质优秀率、就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办好沪、哈、牡三地产业学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实践条件,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教育交流,为学生多打开一扇扩大国际视野、提高国际交流能力、求学深造与发展的窗口;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国际化办学水平;
(三)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重视优秀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大力倡导“严谨治学,创办特色,科学管理,质量第一”的优良校风,严格制度执行,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性、精细化上继续努力,使高质量的规范管理形成常态化。加强质量文化、品牌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质量的系列显性指标上要有突破,在基础建设方面要认真夯实,高度重视就业质量,关注院校发展综合排名;
(四)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民生固校战略,做好“十四五”队伍建设规划,优化结构,完善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冲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
围绕学校发展新目标,优化、精减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精减不作为、不胜任的行政冗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稳定、充实、优化、提高”的八字方针。解放思想,广开思路,面向海内外重点引进具有学科专业影响力的高水平人才,引进具有良好发展潜质和培养价值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和专职教师;进一步增大自有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比重,加大教师职业发展能力的培训力度,严格新教师的准入标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强化激励机制,提高师生员工的幸福指数。要以先进的学校文化引领、激励师生员工,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归宿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绩效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执行力;随着事业的发展、管理效益的提高,学校将继续逐年提高教职工的薪酬福利待遇水平;
改革人事管理与考核制度,教师(含辅导员)的教学质量、就业质量、管理质量、科研成果要与评职称、晋级等挂钩;干部要能上能下,对其履职能力考核与聘任挂钩;中青年干部实行定期轮岗培养制度;实行教师职称评聘分离管理等改革。
(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继续加大办学投入,加快现代信息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开发,鼓励管理创新,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大办学投入,重点投向科研与智能技术开发、投向实践教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投向人才引进、教师培训和改善民生;要大幅度提高学校教育资源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精细化管理,堵塞资源浪费的漏洞;
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后勤保障体系社会化、专业化,管理精细化,手段现代化,优化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校园氛围;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一体化等技术,促进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建设绿色、节约型智慧校园。
(六)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悉心培育学校的优质特色品牌促发展;举校内外各方之力,优化办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与政府、社会各方的广泛沟通与协作,加速形成和谐、公平竞争发展的外部环境,保障和维护学校的权益,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
让我们继续弘扬远东理工拼博进取、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凝心聚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我们脚踏实地的努力,书写远东理工新时期创新发展的新篇章。